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16:35 点击次数:153
彩文章
◎掘金日本房产(ID:Japan_gold)| 掘金酱
现在,还有人敢炒房吗?
隔壁日本敢。
在东京新房售楼处,很多内地买家豪掷数亿日元,全款拿下十几套房产,不少日本人也摩拳擦掌,打算趁这个机会赚个盆满钵满。
毕竟如今东京房价一路走高,释放出了无比积极的信号。
这段时间,日本楼市像是拿了逆袭剧本。
据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统计,2025年3月东京23区新建公寓的平均售价约为1.5亿日元,已是连续第11个月突破1亿日元。
新房价格居高不下,留在手里有望保值,转手也能赚上一笔,尤其是在东京都心。
根据东京Kantei公布的数据,在2024年日本二手房转售价值排名前十中,东京核心区占了一半。
位列第一的是港区,十年内二手房的转售价值高达227.6%,也就是说,如果转卖出去,售价能和新建购入时相比翻2.3倍。
无论是保值还是增值,有利可图这一点是确定的。
于是,在海内外投资者的身后,投机客也带着数以百亿计的热钱,一股脑涌进日本楼市。
众所周知,在日本买房并不难。
一来日本没有限购政策,二来日本房贷利率常年处于低位,而且通常只用付10%的首付。
这些正中投机者下怀,一时间,市场上炒房手段频出。
首先,利用人海战术抽签。
作为奥运会选手村的旧址,晴海FLAG的新房抽签堪比中彩票,平均申请中签倍率达到71.1倍。
但日媒发现,当很多人抽签八九轮都落空时,有名中国买家却拿下了整整二十套房。
原来,他发动了朋友、公司员工等上百号人,借用了这100多个人的名字参加抽签,抽中的几率大大增加。
如今,丰海町塔楼、品川区的塔楼仍是“人海战术”的重灾区,有的新楼盘抽签倍率甚至高达200,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。
其次,滚雪球模式的升级版:一法人一物件。
简单来说,滚雪球模式就是拿着银行贷款去投资房产,用收益再获得贷款,由此循环往复。
但问题在于,银行在评估第一套房产的收益时,考虑到运营时间短,收益还不太稳定,未必能迅速提供第二套房的贷款。
然而,日本一名普通上班族,却依靠银行贷款,在短短两年内积累了十多套房产。
原来,每购一栋新房前,他都会成立一家新公司,申请一个新法人。由于当时各银行间的客户信息不流通等原因,在每家银行面前,他都是第一次申请购房贷款的人。
依靠这种方式,他成立了15家公司,累计贷款25亿日元。
近年来,随着银行审核力度的加大,这种方法也很难行得通。
但炒房从来不缺方法,如今又出现了更与时俱进的方式——AI炒房。
据日媒报道,东京有名人工智能研究员,从大学起就利用AI估价,迅速找到被市场低估的房产,买入后经过翻修,再高价卖出赚差价。
借助AI,他的总投资已超过3亿日元,收益已经高于本职工作的收入。
如今,AI炒房已成为新兴产业,利润可观,但风险也很大。在欧美发达国家,不少企业借此成功上市,但也有的走上了被迫裁员、变卖资产的道路。
无论炒房手段如何花样百出,最终目的都是在短期内造富。在这股造富热潮下,有人实现财富自由,有人却背负巨债。
毫无疑问,炒房客们都赌自己是幸运的那一方。
但很多人都没有这么幸运,普遍情况是被套牢后,才醒悟“房住不炒”。
首先,新房有高溢价的风险。
手中的新房,可能经过了无数轮的竞价和溢价才到自己手上,自己是否接下了最高位的一棒,买在了山顶上,没有人能肯定。
其次,就算想用租金缓解一下现金流压力,也容易遇到出租难。
花高价购入的新房,租金自然也不便宜,有足够经济实力承租的人还是少数,最终容易导致租金收益低于预期。
更何况,为了遏制炒房潮,东京都政府也出手了。
2025年3月,东京都政府要求开发商采取措施,在市区再开发项目中的公寓中,每名购房者最多只能申请两套房产。
此外,神户市也在今年年初宣布,将率先探讨引入塔楼空置税。
在火热的日本楼市面前,不少炒房客瞄准了买房门槛低,便开始蠢蠢欲动。
但被很多人忽略的是,日本房产投资的基础逻辑是长期持有,稳定收益,并不适合短期内买进卖出。
尤其是对于普通人而言,想短期内吃到红利无可厚非,但一步踩错,影响的往往是整个未来。